2012年9月20日

朋友

剛剛看了香港單元劇《愛回家》第90集,名為《朋友》的單元。戲裏面的主角馬子妮在為自己的期末報告的題目而煩惱。她問盡了全部人的意見,卻無法讓自己對【朋友】這個詞有所詮釋。而這個時候,她和一個女明星走得很近。兩個人無論是看法還是個性都有相似的地方,話很投機。可是馬子妮卻不曉得她和女明星之間到底是不是朋友,還是只是互利互惠關係而已。很自然的,也總有些人在旁提醒她女明星不會和普通人做朋友,只是在利用她而已。而馬子妮也從這些人的口中得出一些【朋友應該會怎樣怎樣】的所謂理論出來。而最後,當然是大團圓結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其實是在單元劇里最後的幾分鐘。裡頭說朋友應該是會想要互相分享生活裡的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小事,會陪你笑、陪你哭,你在她/他面前無須掩飾最真實的自己,就算吵架了還是會言歸於好,會誠實地對你說出她的想法,也會盡全力鼓勵你、支持你,不會什麽事都斤斤計較的人。

我做人做了21年,從來不曾仔細地想要為朋友這個位置做些什麽詮釋。只是經過這劇的提醒,我才發現,是啊,每個人對朋友的定義都有所不同。而我自己的呢?在我心底那一塊被標籤為朋友的位置,是怎麼樣的人才能夠被劃進那一塊呢?

我想,應該是個雖然會對我的缺點嘮嘮叨叨,卻總是全然接納我的好與不好,在我哭了第一個想找的人,在我開心的時候第一個想分享,想和她叨叨絮絮啰啰嗦嗦閒聊,為小事吵個翻天卻總是言歸於好,出門旅行彼此帳目總是一團糟到最後卻不知道誰打誰,出門旅行總是會想要買些東西給對方,把對方的話都記在心上的人。

前些日子看了貝莉的《戀愛是種邪教》,裡頭有個章節說的是現代人會把朋友分成閒聊,談心和床伴。貝利說這是可悲的,因為這些原本是個戀人的職務,可是現代的人在同一個人身上獲得,只好在不同的人身上尋找。我想,朋友對我而言也是這樣的。

無法找到只是一個朋友能夠兼顧和我聊天,談心,出門玩,擁抱,我於是出現了很多不同的朋友群。聊文學聊未來聊人生我有幾個趣味相投的朋友。聊八卦聊明星聊電視劇又是另外一群。吃喝玩樂的又是另外一群。這些朋友之中,我有個很在意的群組。

他們是我中學的同學。最最最要好的死黨。這個十一月其中一個就要嫁做人婦從此洗手作羹湯了。我還依稀記得在八年前,我們爲了彼此和 父母鬧翻的情景。我們信誓旦旦地說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那個時候,其中一位的母親還說了,這個世界是沒有一輩子的朋友的。我們還非常氣憤地說我們就要做一輩子的朋友給他們看。經歷了好多的事情,經過人生中最大的幾件事,生日、情人節、喪事、吵架,旅行到現在的婚事。我們一起經歷了好多,在這21年人生里,他們是能夠和家人並列在一塊兒的。

當然,我還有很多很好的朋友。並不否認這些朋友也是帶給我極大的影響力。有個和我個性完全不一樣的女孩,憧憬婚姻,容易滿足,愛打扮,漂亮迷人。與我有如此大反差的她,卻和我成了好朋友,確實讓我摸不著頭腦。但是我相信這些都是註定,是緣分。所以我珍惜。

另外一個女孩,不知道是本來就一樣還是混在一起后邊的越來越像。今早才被人說我們是走同樣風格的人。我們臭味相投,卻在某些方面完全不一樣,達成互補。我總說她比我好太多,她卻不接受這套理論。我無法形容她在我【朋友】這一塊的詮釋,卻不能否認她的重要性。

隨著年齡增長,我開始慢慢瞭解並接受,你身邊的朋友是怎樣的人,你便會成為怎樣的人。於是我比以往更加注重自己的朋友。因為我相信朋友是除了家人以外,影響力最大的人。我感激我所擁有的,也珍惜。


沒有留言: